醫院供氧管道工程安裝技術要求
1、醫院中心供氧系統工程、醫院真空負壓吸引系統、壓縮空氣等相關醫用氣體管材、組成件進人工地前均應已脫脂,選用的無縫銅管或者不銹鋼管材、組成件應經酸洗鈍化、清洗干凈并封裝完畢,并應達到本規范第5.2節的規定。未脫脂的管材、附件及組成件應作明確的區分標記,并應采取防止與已脫脂管材混淆的措施。
2、醫用氣體管道工程管材切割加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供氧管道管材應使用機械方法或等離子切割下料,不應使用沖模擴孔,也不應使用高溫火焰切割或打孔;
2)管材的切口應與管軸線垂直,端面傾斜偏差不得大于管道外徑的1%%,且不應超過 lmm ;切口表面應處理平整,并應無裂紋、毛刺、凸凹、縮口等缺陷;
3)管材的坡口加工宜采用機械方法。坡口及其內外表面應進行清理;
4)管材下料時嚴禁使用油脂或潤滑劑。
3、醫用氣體供氧管道工程安裝管材現場彎曲加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在冷狀態下采用機械方法加工,不應采用加熱方式制作;
2)彎管不得有裂紋、折皺、分層等缺陷;彎管任一截面上的最大外徑與最小外徑差與管材名義外徑相比較時,用于高壓的彎管不應超過5%,用于中低壓的彎管不應超過8%;
3)高壓管材彎曲半徑不應小于管外徑5倍,其余管材彎曲半徑不應小于管外徑3倍。
4、管道組成件的預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規范》 GB 50235的有關規定。
5、醫用氣體銅管道之間、管道與附件之間的焊接連接均應為硬釬焊,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銅釬焊施工前應經過焊接質量工藝評定及人員培訓;
2)直管段、分支管道焊接均應使用管件承插焊接;承插深度與間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銅管接頭第1部分:釬焊式管件》 GB 11618.1的有關規定;
3)銅管焊接使用的釬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銅基釬料》 GB / T 6418和《銀釬料》 GB / T 10046的有關規定,并宜使用含銀釬料;
4)現場焊接的銅閥門,其兩端應已包含預制連接短管;
5)銅波紋膨脹節安裝時,其直管長度不得小于100mm,允許偏差為+—10mm。
6、不銹鋼管道及附件的現場焊接應采用氬弧焊或等離子焊,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不銹鋼管道分支連接時應使用管件焊接。承插焊接時承插深度不應小于管壁厚的4倍;
2)管道對接焊口的組對內壁應齊平,錯邊量不得超過壁厚的20%。除設計要求的管道預拉伸或壓縮焊口外不得強行組對:;
3) 焊接后的不銹鋼管焊縫外表面應進行酸洗鈍化。
7、不銹鋼管道焊縫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1)不銹鋼管焊縫不應有氣孔、鎢極雜質、夾渣、縮孔、咬邊:凹個應超過0.2mm,凸出不應超過 1mm ;焊縫反面應允許有少量早漏,但應保證管道流通面積;
2)不銹鋼管對焊焊縫加強高度不應小于0. 1mm ,角焊焊縫年用尺寸應為3mm~6mm,承插焊接焊縫高度應與外管表面介平或高出外管 1mm ;
3)直徑大于20mm的管道對接焊縫應焊透,直徑不超過20m的管道對接焊縫和角焊縫未焊透深度不得大于材料厚度的40%
8、醫用氣體管道焊縫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直管段上兩條焊縫的中心距離不應小于管材外徑的1.5倍;
2)焊縫與彎管起點的距離不得小于管材外徑,且不宜小于100mm;
3)環焊縫距支、吊架凈距不應小于50mm;
4)不應在管道焊縫及其邊緣上開孔。
9、醫用氣體管道與經過防火或緩燃處理的木材接觸時,應防止管道腐蝕;當采用非金屬材料隔離時,應防止隔離物收縮時脫落。
10、醫用氣體管道支吊架的材料應有足夠的強度與剛度,現場制作的支架應除銹并涂二道以上防銹漆。醫用氣體管道與支架間應有絕緣隔離措施
11、醫用氣體閥門安裝時應核對型號及介質流向標記。公稱直徑大于80mm的醫用氣體管道閥門宜設置專用支架。
12、醫用氣體管道的接地或跨接導線應有與管道相同材料的金屬板與管道進行連接過渡。
13、醫用氣體管道焊接完成后應采取保護措施,防止臟物污染,并應保持到全系統調試完成。
14、醫用氣體管道現場焊接的潔凈度檢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1)現場焊縫接頭抽檢率應為0.5%,各系統焊縫抽檢數量不應少于10條;
2)抽樣焊縫應沿縱向切開檢查,管道及焊縫內部應清潔,無氧化物、特殊化合物和其他雜質殘留。
15、醫用氣體管道焊縫的無損檢測應符合下列規定:
1)熔化焊焊縫射線照相的質量評定標準,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金屬熔化焊焊接接頭射線照相》 GB / T 3323的有關規定;
2)高壓醫用氣體管道、中壓不銹鋼材質氧氣、氧化亞氮氣體答道和一29℃以下低溫管道的焊縫,應進行100%的射線照相檢測,其質量不得低于Ⅱ級,角焊焊縫應為Ⅲ級;
3)中壓醫用氣體管道和低壓不銹鋼材質醫用氧氣、醫用氧化亞氮、醫用二氧化碳、醫用氮氣管道,以及壁厚不超過2.0mm的不銹鋼材質低壓醫用氣體管道,應進行10%的射線照相檢測,其質量不得低于 Ⅲ級;
4)焊縫射線照相合格率應為100%,每條焊縫補焊不應超過2次。當射線照相合格率低于80%時,除返修不合格焊縫外,還應按原射線照相比例增加檢測。
16、醫用氣體減壓裝置應進行減壓性能檢查,應將減壓裝置出口壓力設定為額定壓力,在終端使用流量為零的狀態下,應分別檢查減壓裝置每一減壓支路的靜壓特性24h,其出口壓力均不得超出設定壓力15%,且不得高于額定壓力上限。
17、醫用氣體管道應分段、分區以及全系統作壓力試驗及泄漏性試驗。
18、醫用氣體管道壓力試驗應符合下列規定:
1)高壓、中壓醫用氣體管道應做液壓試驗,試驗壓力應為管迫設計壓力的1.5倍,試驗結束應立即吹除管道殘余液體;
2)液壓試驗介質可采用潔凈水,不銹鋼管道或設備試驗用水的氯離子含量不得超過25×10;
3)低壓醫用氣體管道、醫用真空管道應做氣壓試驗,試驗介質應采用潔凈的空氣或干燥、無油的氮氣;
4)低壓醫用氣體管道試驗壓力應為管道設計壓力的1.15倍,醫用真空管道試驗壓力應為0.2MPa;
5)醫用氣體管道壓力試驗應維持試驗壓力至少10min,管道應無泄漏、外觀無變形為合格。
19、醫用氣體管道應進行24h泄漏性試驗,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壓縮醫用氣體管道試驗壓力應為管道的設計壓力,真空管道試驗壓力應為真空壓力70kPa;
2)醫用氣體管道在未接人終端組件時的泄漏性試驗,小時泄漏率不應超過0.05%%;
3)壓縮醫用氣體管道接入供應末端設施后的泄漏性試驗,小時泄漏率應符合下列規定:
3.1不超過200床位的系統應小于0.5%;
3.2 800床位以上的系統應小于0.2%;
3.3 200床位~800床位的系統不應超過按內插法計算得出的數值
4、醫用真空負壓吸引管道接人供應末端設施后的泄漏性試驗,小時征漏率應符合下列規定:
4.1不超過200床位的系統應小于1.8%%;
4.2 800床位以上的系統應小于0.5%;
4.3 200床位~800床位的系統不應超過按內插法計算得出的數值
20、醫用氣體管道在安終端組件之前應使用干燥、無油的空氣或氮氣吹掃,在安裝終璠組件之后除真空管道外應進行顆粒物檢測,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吹掃或檢測的壓力不得超過設備和管道的設計壓力,應從距離區域閥最近的終端抽座開始直至該區域內最遠的終端;
2)吹掃效果驗證或顆粒物檢測時,應在150L/ min 流量下至進行15s,并應使用含50um孔徑濾布、直徑50mm的開口容器進行檢測,不應有殘余物。
21、管道吹掃合格后應由施工單位會同監理、建設單位共間檢查,并應進行“管道系統吹掃記錄”和“隱蔽工程(封團)記錄。
22、醫用氣體供應末端設施的安裝應符合規范第6章和附錄D 的規定。醫用氣體懸吊式供應裝置應固定于預埋件上,當裝置采用醫用空氣作動力時,應確認空氣參數符合裝置要求及本本規范的規定。
23、醫用氣體供應裝置內現場施工的管道,應按本規范第18條和第19條規定進行壓力試驗和泄露行實驗。